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李迪:像战士一样冲锋

微信图片_20200716161413.jpg

看到李迪病逝的消息,我不敢相信,多希望这是一个假新闻啊!

从这一刻起,红衫白裤墨镜、步伐矫健、幽默风趣的李迪老师一直在我眼前浮现,幽默的话语又时时响在我的耳边。


2019年5月8日,李迪受邀去山西永和县,要写一部扶贫报告文学《永和人家的故事》。

永和县有18万亩野槐花,是一个了不起的槐花经济,还形成了蜜、茶、饼等一系列槐花产品。槐花从四月下旬盛开,持续整个火红的五月。永和有槐花,还有著名的黄河乾坤湾(天下黄河99道湾,最美不过乾坤湾),还有北方最美的梯田。李迪每天早出晚归去采访。

有天晚上,李迪忍不住就说起他的采访感受,他说话就像他的文笔,鲜活生动。“我是你的腿。一个没有腿的人,帮助有腿的人。”主人公说当时想死,他猛然追问:为什么没有死?主人公愣了半天,才回答:小女儿放学回来,离老远就喊——爸,我下学回来了。女儿的一声喊,让他热泪滚滚,我若死了,女儿管谁喊爸?

我说李迪你心太狠,怎么会问出那么尖刀寒光的问题?他说,我要的就是他那一句话,沉潜在最心底的东西。

还能说什么呢?这就是李迪的著作频频出版的原因,这就是“李迪现象”的根本原因。他的作品永远饱含深情,永远能打动你的心灵。他永远是“真人真写”。

别看李迪整天乐呵呵的,会生活,其实狠着呢,是那种在工作上的狠,对自己的狠。那天,他去采访一个历经曲折艰难的养蛇女人。去她家,要趟河,没有桥。要趟过没有桥的河。他说起采访情境,说得动情,像个入戏的演员。累了一天,吃过晚饭以为他要休息,他却又约了去采访。第二天早晨,吃过饭,他又下乡去了。

李迪当过兵,他的雷厉风行,像是冲锋的战士。但是,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刻也不休息,他已年过七旬,怎么受得了?

李迪对自己就是这么狠。


因为疫情,我从去年九月至今,基本上都住在老家安徽,回不了北京。

春节后,很长时间没看到李迪发微信,也没有他的消息,甚感奇怪。4月3日,我终于忍不住了:“迪老,一向可好?最近微信群里有点深沉了。”李迪回话说:“对不起,本来不想多跟朋友说……”

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去年底,作协派任务让我深入湘西十八洞村生活,半个月,吃住老乡家。山高阴雨连天,我每天爬山走寨,腰受寒凉。年岁不饶人。当时不觉得,回京一个礼拜,突发腰痛难忍。去医院拍片,结论:腰部受大寒劳累腰椎滑脱,腰水肿,医生说没有好办法,只能卧床。至今已卧床三个多月。不能坐立,行走,直到近日,才稍有好转,能下床了,但走几步又躺下。太虚弱了。”

原来,他在赴永和采访之后,又接受任务去湘西采访扶贫。所幸他的最后一次采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一年写两部扶贫著作,堪称奇迹,在我看来,这无异于是在拼命。

在25位参与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作家中,李迪是年纪最大的一位。2019年11月10日到20日,他在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蹲点采访创作。

北京距离十八洞村相隔将近1700公里,从北京要坐6个小时高铁抵达长沙,再坐5个多小时汽车才能辗转到达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属于高寒山区,海拔大约700米到1000米。正是寒冷而潮湿的深秋,李迪不断地翻山越岭,挑战身体的极限。为了方便挨家挨户走访,他婉拒请他住在县城或镇上的建议,坚持住在村口一家没有卫生间的吊脚楼客栈中。十八洞村有四个苗族村寨,每个自然寨之间将近5公里。李迪的采访对象分布在不同的村寨,往返每一个寨子都要翻山越岭。

微信图片_20200716161430.jpg

十余天的时间里,他冒着毛毛细雨爬上爬下,走石板路,上台阶、下陡坡,不辞辛苦地听村民说村里的人和事。他深入生活,与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可惜的是,他在这里受了寒凉。

“疫情中,哪儿也不敢去了。我是刚拍片后,疫情就来了,否则还麻烦。”他又说:“万幸是我收集齐了素材,只剩写的工夫了。这就难不住我了。我现在不急了,年中交卷没问题。”

我劝他要劳逸结合, 不要太拼。

他认可,说:“是。今天没敢写了。昨天完成后腰疼,又上了膏药,看来不能久坐。本想半小时起立一次,但是,没做到,也做不到。你懂的。”我懂,写作有时候就是拼命,刹不住车。

又一天,他欣喜地告诉我:“题目有了:让我在山上把眼泪哭干。写好发你。”

真佩服李迪的毅力。果然,4月8号那天晚上已经11点58分了,他将这篇刚完成的稿子发给了我。第二天早晨5点,我从梦中醒后才看到,钦佩李迪的勤奋。以羞愧之心当即拜读,然后将几处笔误告诉了他。现在想起来,李迪是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在写这些作品啊!可以说,字字句句皆是心血的凝成。


2020年5月1日晚7点多,李迪突然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介绍了自己去湘西十八洞深入生活和身体的情况,然后说:“最后向亲们汇报:为作协写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至今已完成一半九个故事。我是在床上用手机写的。把已发表的两篇,转如下,请多批评。明早将连同文章一起消失群。”

“再见了兄弟姐妹们!”

第二天,李迪果然从群里消失了,再也没有发声。

5月22日上午,听说书已经出版。说李迪的心脏要做一个小手术,正在等待手术的时间。

6月17日晚,群里转发来一条信息,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 今天上午十点,我们在医院与迪兄的主治医生见面沟通,情况如下:迪兄仍在抢救中,医生与家属都没有放弃,但希望很小。主治医生肯定地说,迪老住院后,检查病因,确定他在湖南山区采访,多日阴冷潮湿的环境使他感冒,并感染上一种病菌,高烧39—40度,这给他的体质带来一系列问题,引发肾炎等……”

这个消息真是太突然了,太意外了,让人震惊,不敢相信。时间,一分一秒地让人感到了担忧和煎熬。

19日,“迪老已处弥留之际。盼最后一丝希望,起死回生。”

让人无言,泪目,祈祷上苍垂怜,祈祷他能创下奇迹。然而,奇迹没有出现。就连最后一线希望的曙光也湮灭了。

2020年6月29日9时38分,李迪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您是永远的战士,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李迪是在生命弥留之际签发了他的两本扶贫新著《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这是他留给读者最后的纪念,他以生命融入了中国的扶贫大业之中。

我相信,有了被读者喜爱的作品,才是一个作家生命的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