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山城行随想

我对山城重庆向往已久,听名字就喜欢。上学读书时,记得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偶然看到的,好像是南宋光宗时传下来的,是“双重喜庆”的意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重庆的理解竟都集中在“吃”上了。

其实现在写吃的文章已经不少了。但是,对于旅行者来说,恐怕离开吃是不完整的,因为吃不仅是体现生活变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化的总体变迁。用文字写出来“吃”不是真正的味道,味道是厨师的业务。重要的是吃的环境对吃、对人温饱后的潜移默化。

微信图片_20200618125657.jpg

微信图片_20200618125638.jpg

 旅行到四川,我住在成都青羊宫附近。在离住地不远处的南河边,有一家“蜀九香”火锅店,且不说那里的味道,就看门前的等位,就令人舒心。店家在门前支了个很像样的棚子,棚下整齐地放着几排椅子,还有一张桌子,桌子边上有冷热饮水机,尤其要说的是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分袋装的爆米花。这样客人可以在等位的时候,既免去了雨淋日晒,又可临时享受一把温馨,我便亲眼所见,无论年龄大小,都以欣羡的目光不时地撇上几眼热恋中的年轻情侣。有了这样的诚心和用心之道,不涌现“浣花溪”般地美好联想才怪呢。至于店内吃食的味道,也不必赘述了。在离我住地不远处,还有一家店叫重庆老火锅。我想,重庆火锅名声更大,一定要尝尝。此店外在高楼大厦,内部装饰也确唬人,名人书法、名人字画、名人匾额在这里并不鲜见。但除了菜品和酒水价位令人唏嘘外,味道上没有丝毫可圈可点,与它的名声也不相符。

旅行时经常向当地人询问特色美食。好的味道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如广西南宁的“老友面”、桂林的“河米粉”、内蒙多伦的“大榆树手把肉”等。十几年前我旅行时寻找美好味道的经历至今难忘,老友面在一条林荫蔽日的街上,门脸既不大也不显眼,操作间熏得漆黑甚至有些不堪,从络绎不绝的食客,到没有座位愣是端着碗站在街上也要吃,就说明了这家食店的引人之处。本来米粉是个既简单又普通的吃食,经当地人指点我们到的那家同样不大的小门脸,米粉无奇,但桌上“辅佐”这碗吃食的作料不少:各种葱、辣椒还有酸豆角……虽然吃得我嘬舌冒汗,但我记住这个小店了,同时还记住了它边上的石桥和流水。“大榆树手把肉”完全就是一个家庭作坊,因这家门前有一棵大榆树而得名,这家的店主乃至服务人员都能说,什么手把肉分蒙式做法和汉式做法、什么怎样保持原味……我不听谁怎么说,吃食经过舌尖在评论,我的评论是伸了大拇指。我发现这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店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也就是说有它的私密性,这种私密性代表着诚心、汗水和价值。

重庆真正名声在外的不是过江缆车和轻轨,而是它的火锅。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到了重庆一定要尝尝它的火锅”,就充分说明了其魅力。无论是渝中最繁华的解放碑周边步行街美食城、洪崖洞餐饮,还是南岸的南坪附近有点名气的餐厅,亦或是街边小食店,无不弥散着麻香辣之气息。

微信图片_20200618125650.jpg

但是,我发现我已经不想走进路边的小店了,也不愿意再进美食城了。因为,路边的小店吃食味道虽然不差,卫生状况却令人担忧;美食城将众多餐饮聚集在一起,他们拼的是效益和旅行过路客,不会在吃食的精益求精上下功夫,喂饱人就得。

我不知我是矫情了还是不现实地狂想,在大潮推着我们向前走的时候,我还是愿意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独家的“私密味道”对我们的生活有好处,我们就应该尊重与呵护;如果集团式餐食和不卫生的小店改掉他们落后于时代的理念,把诚心和努力摆在第一位,那就让我们走到哪里都放心了。两方若向好,就如同这重庆名字的由来一样,双重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