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淡然无极 众美从之——朱逹的水墨画

作者简介:作者本名王丽娟。诗人、艺术评论家、画家,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与老师叶尚青合影.jpg

朱逹(右)与老师叶尚青合影


《庄子》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反对五色五声之华美,崇尚虚静恬淡,他的“淡”的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后世繁衍出诸如“平淡”、“清淡”、“淡雅”、“淡泊”等众多相关的审美范畴,从美感的角度来说,更是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审美张力。庄子的“淡然无极”,不可不说是破执之后的通达。深谙道家思想及禅宗哲学的当代艺术家朱逹,则在一片平淡中用绘画的笔墨语言形式来表达对庄子“淡然无极”思想的深层次思考,在至简至美中雕刻自己的艺术生命。

朱逹,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师承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学院叶尚青教授,得其亲炙,尤得先生清新隽永之风,笔墨酣畅,艺事精进。并问学于马其宽、李子侯等教授。取法传统,追慕徐渭、八大诸大家。中年之后,朱逹隐居于南太湖弁山的晋代古刹——禅宗临济宗道场碧岩寺,专事抄经、作画。

朱逹作画,专攻画鱼旁及其它。“师古而不泥古,涉新而不流俗”。在创作中,他多取法八大山人“以少胜多”的笔墨程式,极为简净的构图,极为简净的笔墨,常常通过寥寥几笔,就把物象的特点诠释出来,画面鲜活灵动,形神兼备、言简意丰。加之大面积的留白,幽淡、寂静、闲远,给作品以无限的张力,所呈现出来的是自然的气息与内美,在虚实相生中,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在朱逹的作品中即便有设色,也是淡雅深沉,在单纯中寻找变化。同时,朱逹将落款与印章完美地融于作品之中,落款常取佛经偈语中的经典句子,来表达他作画时的心境或所要表达的语境,这大抵是受明代董其昌“以禅入画”思想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作品,朱逹则不题落款,仅在留白处补以印章,看似“未完成”,却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朱逹笔下的鱼,多为最普通的鳙鱼、鲶鱼和鲤鱼。它们或在一片白纸的虚空中游动,或嬉戏于莲叶间,造型简练,笔墨浑然通透,意境朴实生动。与八大山人相同的是,朱逹同样借助鱼来抒写自己的心声,表达追求精神自由,实现自身灵魂与精神上的双重释放。不同的是,八大山人画中的鱼多以白眼望着青天,冷冷逼人,有无可名状的孤傲之气,这与他作为亡国遗民心怀家仇国恨的经历有关,也承载他一生悲愤、孤凄以及无处安放的灵魂对命运的白眼。

画乃心印,笔墨不仅关乎画者的表达能力,也能传达个人性情乃至学识修养。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禅宗提倡:“以无着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道释两宗都十分重视心境的澄净和安详。不可置否,朱逹的美学底蕴和艺术悟性都深深筑基于道佛两家。或者,亦可以说,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道家学说和禅宗思想,让朱逹的心境更加澄澈,同时也给朱逹提供了心灵归依、精神寄托和绵绵不断的艺术灵感。正如宋代画家米友仁说:“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而表现在作品中,则是“绘事后素”和一派“平淡天真”。

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则是唐代画家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于朱逹,多年以来到大自然中不断汲取创作素材,将自然之象了然在目,默以神会,再通过主观提炼,表现在笔墨中则是自然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以及艺术家特有的审美倾向和诗意情怀。


微信图片_20220105161026.jpg

IMG_0004.jpg

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朱逹常年隐居于碧岩寺,每日以老僧补衲之沉静潜心临习心经,其笔下的书法,先从八大山人与弘一法师两位书僧入手,后合两家于一体,多以抄经的形式呈现。在其作品中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故意着手凌厉锋芒,更注重表现书法的朴拙与真趣。其巧妙地将书法用笔用于绘画之中,通过提、按、顿、挫以及干、湿、浓、淡的变化,让观者在灵动的线条和清新自然的画面中,体悟其倾情塑造出来的美学意象。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唐·贯休)长期以来,朱逹见素抱朴,以虚静空灵之心参悟天地间的大道,其笔、其墨、其胸中境界皎然无滓,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