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故乡的年俗

作者简介:

唐基苏,广西桂林市委党校原科研处处长,学报执行主编,编审。

崔润民,作家、文化学者、社会学学者。

CNV000012.jpg

多年离家,他乡漂泊,见识过天南地北无数的旖旎风光和人情世态,好像都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唯有故乡的山水故事和田园风情,尤其是小时候殷殷盼望的过年时节,常常入梦萦怀,挥之不去,念念不衰。

故乡地处广西北部的兴安,那是一处神奇的地方。她北连楚地,南接粤港,锁都庞岭与越城岭之间要津,为自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又因其地势高起,湘江漓水,北往南来,均发源于此。再者,山川险要雄踞,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昔秦始皇于公元前224年因南征战事不顺,下令开凿秦渠,以畅军需,3年渠成继而平定百越;乃至公元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血战湘江,突破重围,取得最终胜利,也赫然此间。正可谓斯乡地理雄奇,人文厚重,史脉绵长。

悠久的过往,特有的风习,外加行驻的客官,南迁的移民,历经2000多年的人文荟萃兴安,形成了在地文化的多元与融合,故而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因。反映在民俗年节上,便一任的斑斓多彩,别具乡情。 

桂北的年俗活动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终于20世纪60年代却记忆犹新。而改革开放以后,虽渐次恢复,但形式已经不如改革前那般纯粹地道,也是显而易见的。

兴安的年节活动或许最早起于乡村,尔后才在城镇兴起。一般而言,年节的酝酿,从每年的冬至就开始了。时近冬至,乡亲们便自然地开始杀猪和屠宰鸡鸭,也有的开始用糯米蒸熟后加工制作成米花,以作兴安著名小吃“煮茶”的佐料。此外,他们也欲借难得的寒冷和晴朗天气,把过年的腊味腌制充分,或让其自然风干,或用稻谷糠壳、柚子皮及甘蔗渣熏烤,总之,将色香味齐备的农家腊味,一应备齐,留作除夕晚上的佳馔和年后亲戚朋友拜年的礼物。在此期间,人们如果留意,定会见到田间的太阳底下和冒着炊烟的檐间,有用竹竿或排钉晾晒的腊物,那是区别于满垄金黄稻谷的另类丰收景象,也是兴安农家普遍的风俗画卷。

当然,亦有大部分的农家,在过年的前两天才宰杀年猪的。届时,呼朋唤友,欢聚农家共享杀猪会餐之乐,此举人们谓之“吃血汤”。与此同时,人们还顺带打糍粑。于是,每家每户的堂屋会集中很多男男女女,摆上打糍粑的工具和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等待活动的开场。桂北的兴安糍粑自古有名,传说此传统由来已久,尤以灵渠两岸溶江和湘漓人家的糍粑打得好。也有说灵渠岸边的陡军后代,曾将糍粑作为外出执勤的干粮来制作。总之历史悠久,向来是兴安民间的乡土民俗和特色美食。

糍粑的制作说简单也复杂。首先,农家要选上好的大糯米为原料,浸泡一宿,待米粒吸水饱满,再滤干水分,在木甑底部铺好纱布隔离,然后一层层将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糯米松松地堆成锥形,支锅加盖大火烧蒸,约莫两个钟头,甑笼热气蒸腾,糯香扑鼻,有经验的掌勺师傅便打开盖子,检验米粒是否熟透。随着盖子揭开,一甑白生生、香喷喷的糯米饭呈现在人们眼前。此时,早已候在石臼前的三名壮汉,手握木粑槌,蘸水润湿石臼,就等米饭下臼,一显身手了。

CNV000007.jpg

打糍粑是高强度的体力活。通常糯米饭蒸熟后,要舀出适量的糯米饭倒入石臼内用木槌捣融。捣融的过程中,糯米饭由米饭变成了糍粑,因粘性极大,有时木槌舂下去,糍粑便粘在木槌上脱不下来,一不小心就会被粑槌的惯性带落到地上。所以,有经验的打糍粑者,三个人会互相配合,第一个人的槌子捣下去,第二人的槌子便舂向第一个人槌子的根部,当第二个人捣下去,第三个人又舂向第二个人槌子的根部,如此循环往复,这一动作,俗称“洗粑槌”。而当糍粑捣得均匀充分以后,才由一个或两个人配合,将打好的一大坨糍粑用粑槌卷起送到已经铺好米粉的大簸箕中,守在簸箕前的女士,便用一条粗粗的稻草绳,把粘度极大的糍粑从木槌上分离下来,沾着米粉,再团成一个一个碗口大小的圆形糍粑,揿薄弄圆后放置在案板上晾开,有人会不时翻动叠在一起的糍粑,以免让重叠的糍粑粘在一起,不能成型。这个环节,谓之“出粑粑”和“团粑粑”及“翻粑粑”。值得指出的是,出粑粑的大小也颇有讲究,一般出粑粑的人要由村里有经验的精明里手担任,她们“出”的粑粑,一般大小均匀,品相很好。如若打糍粑的主家当年有刚结婚的新姑爷,或家里添了丁口,甚或有其他喜事的,主持“出粑粑”的妇人会将一整臼糍粑做成小脸盆一般大的大糍粑,俗称 “团年粑”,以作新人拜年,或致谢亲友的特殊之用。他们或作为年后亲戚之间上门拜年的重要礼物,加上腊肉、红糖、米花糖等年货,共同组成民间所谓的“吊箩”年礼,相互走动。记得解放后的那几年,每逢大年初一,出门到处可见挑着 “吊箩”拜年的队伍,那阵势着实蔚为壮观。

兴安糍粑的食用和保存也有讲究。首先是食用方便简单。可以煎烹油炸,也可在火炉边或炭火上烘烤。尤其是烤糍粑,味道可谓兴安一绝。食用者只要选又大又圆的糍粑放置火边,经火一烤,糍粑就会圆鼓起来,香喷喷的,引人垂涎。如果再抹上红糖,咬一口便甜进心里。倘若抹上当地的土辣椒酱,或包进酸菜,那才叫一个可口。至于保存,村民们也自有绝活。他们用一大瓦缸,担来清纯的灵渠水或井水,如果天气气温较高,可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清水;如果气温较低,则一星期或更长时间换一次水,都至少可保鲜三个月之久。因此,那些外出做工或上山干活的人,往往用毛巾包上两三个糍粑,带上火种,饥饿时捡一些干柴树叶,烧了烘烤即可成为上好的快餐了。

兴安糍粑除了用单一的糯米打成纯糯米粑,也有人家在蒸糯米饭时,掺入一些诸如干红薯片、红薯丝、红薯粒或者粟子、高粱等“杂粮”一起蒸熟,分别打成风味别具的红薯糍粑、小米糍粑、高粱糍粑等,真是形态各异,口味纷呈,可满足美食家的不同偏好。尤其有些人家,还用木头刻成带有“福”字或不同吉祥图案的圆章,更有图省事的人家将筷子的大头破成十字,沾上食品红印在糍粑的圆心,或者用筷子分别在糍粑的前后左右中点成白底红心的圆中圆或梅花桩式的花样糍粑,这时,兴安糍粑似乎已经不再是风俗食品的一种,而是一件通透玲珑、品相喜人的艺术品了。

CNV000015.jpg

春节过年除了准备吃的,也准备玩的娱乐活动。以往过年,正月伊始,不像现在的娱乐活动多元,电视、网络以及民间演艺、体育活动、旅游出行,任其选择。过去桂北城乡年节的娱乐活动,除了乡间自发组织的彩调、武术等演艺活动,更多的是各种灯会纷纷登场,大放异彩。

兴安年俗因灵渠的存在而丰富多彩。在兴安,旧时分为东、西、南、北四乡。虽处一县之地,却也各乡各俗,自有特色。不过,各地的狮子灯、龙灯、排灯、龙船调、马仔调却大致相同,都是年节必备的重头戏,每逢大年初一,各地乡村的狮子队、龙灯队,多有进城讨彩头的习俗。一些商铺的门口,各商家将红包吊在门楼高处,等待上门祝福的狮子队表演爬高摘取。一时间,一条街欢声雷动,叫好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就县城而言,记得儿时过年,竹器社做狮子灯与龙灯,木器社则制作排灯。兴安街上的人会空巷而出观看灯会,一帮小小孩怕被踩着或被鞭炮炸着,只能远远的窥看,目光里闪动着胆怯和新奇。但看到狮子队的队员们冒着遍地的鞭炮和烟火,毫不在乎的奔腾、跳跃或翻滚,特别是舞动之间,他们搭人梯取下悬在半空中的红包时,一时鞭炮齐鸣,喊声四起,活动达到高潮。此时孩子们的心里,除了好奇还充盈着满满的敬意。

作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兴安春节灯会内容丰富,灯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龙灯、狮灯、排灯等,在兴安,还专有独特的马仔灯,马仔调。有些灯在本地流传至少有上千年历史。

龙灯是大家最为常见的灯种,全国的龙灯表演大同小异,一般有独龙和双龙之分。独龙龙灯的表演较为单纯,其精妙之处在于有龙珠导引。整条龙的动作以龙珠为指令,龙珠的或左或右,上天入地,就凭龙珠的指引。而双龙的龙灯动作与阵势相对复杂,观赏性也更为丰富。双龙灯的表演除了自身的动作,还有两条龙的配合,如缠斗,追尾,互相嬉戏等。兴安的排灯也称牌灯,由牌和杆组成。主要部位是一种扁长方形的纸糊灯笼,内部装有灯具,外部则有玻璃镶嵌,贴花描图,花团锦簇,正面写上牌字,背面五彩缤纷。晚上光彩熠熠,鲜艳夺目。此外,框内还暗装有8个或10个马颈铃。整队舞者成双数,一般22人,其中1人敲碗锣,用锣声和自己跑出的路线指挥队伍,牌灯的活力在于阵势的跑动。故此,民间也称之为“跑牌灯”。表演牌灯的人大多身强力壮,他们身着短打古装,英武干练,牌灯一跑动起来,流星攒动,美丽无比。再加那有节律的、催人亢奋的阵阵铃声,在一个个整齐着装、身姿矫健而虎虎生风的舞者的跑动下,总会使人一见就难免精神振奋,拍手叫好。

_DSC7782.jpg

兴安最为独特的文艺形式当属马仔调。江西赣州则称其为马仔灯。它是一种类似于北方跑旱船的文艺形式,由江南民间小调传承衍生而来,并融进了广西传统彩调的元素,在清中期由北方传入,后经本土民间艺人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富有兴安特色的地方艺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马仔调一般由两男一女参与表演,男的骑枣红马、白马或黄马,女的坐手推车,马和车都是竹编纸糊手工制作而成,画有马眼、马鼻、车轮、车身等精美图案,造型夸张生动。其最早的内容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三朝回娘家的故事:新郎骑一纸扎马身,身前扎马头,身后扎马尾,演员小步跳起来极像马车在奔跑,新娘坐在纸扎的小推车上,由一老汉在后面推车,三人唱着马仔调,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作上坡、下坡、过桥、涉水、转弯等动作。演员演唱各种开场歌曲,三人根据剧情演说逗唱,三人跳着马仔舞,诙谐滑稽,生动活泼,常常引得场外观众捧腹大笑。

兴安马仔调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盛行于白石乡,后逐渐传入周边乡镇,如今的兴安镇道冠村成为非遗文化马仔调的传承基地。1957年,第一代马仔调的传人刘素云、陈凤英等代表兴安上北京汇报演出,获得好评。如今已传到第七代了。

兴安是桂北地区的文化大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年关习俗,融入了历史的韵味,也蕴含着地域的风情。离乡越久,越怀念故乡的过往。云水依依,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