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开拓者 ——李震

未命名-2.jpg

1972年,李震任河北省机械局技术组组长时率队赴捷克斯洛伐克考察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李震,原名陈国珍,福建省晋江市人,是新中国早期工业战线的技术开拓者之一。1913年农历十月一日出生于晋江市金井镇溜江村溪尾份一个富足的农民家庭。其家族在清末民初颇为显赫,曾祖辈有兄弟七人,曾祖辈、祖辈不乏有人受到清廷的封赠和旌表。叔祖父陈章笨为菲律宾侨商,事业有成,乐善好施,至今乡中故老尚能缕述,他曾于民国初年捐巨资在家乡建造跨度近50米的溪尾桥。父亲陈华恭,承其叔父之命主持宗族修谱和溪尾桥的工程建设,肩负重托,凡事亲力亲为,因劳力过度,吐血而亡,时年42岁。母亲李铨娘,育有三男三女,国珍居次。兄陈国团,1906年出生,青年时是溜江溪尾的三位才子之一,性格坚毅内敛。父亲陈华恭去世之后,陈国团即赴菲律宾担任其叔祖父陈章笨开设的百货公司总经理,后来与同乡在菲创建木业公司,其有遗诗云:“频年浪迹一无成,受尽炎凉是此行。岂是有家归不得,愧无十贯显亲朋。”可见在菲的这段时间,他的事业并不顺利。弟陈国发,1915年出生,在其母亲去世的次年(1931年)旅居菲律宾,1941年回国参加抗日革命工作,1945年1月任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简称“抗反”)成员团体——华侨店员抗日反奸同盟(简称“店抗”)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后任福建省公安厅五处科长、副处长,中共龙岩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

李震童年时旅居菲律宾,青年时在其叔祖父陈章笨开设的义和商行当过店员,1935年至1938年就读于菲律宾汽车工程学校。由于在菲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日寇侵华之际,他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留给家人一封书信,带着两把手枪和一大笔银圆毅然离家,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取母亲的姓氏“李”和外祖籍贯“石圳”中“圳”的读音化名为“李震”,于1938年11月由廖承志等同志介绍经香港抵达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后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在他的影响下,弟弟陈国发(化名陈平山)也在菲律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菲共,于1941年离开菲律宾到广州寻找哥哥,但由于当时广州已经沦陷,他辗转龙岩一带组织地下抗日活动。两个弟弟的先后出走,让兄长陈国团焦虑万分。李震出走时,他曾同时在菲律宾和大陆登报寻人,再加上生意场上不如意,旧病复发,不久就回籍治病。过年时他在卧室房门贴上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来抒发他心中的牵念:“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菲交通中断,侨汇断绝。就在新桃换旧符之时,贫病交加的陈国团已经感受不到多少年味,只是徒增思念和悲伤,于是他在家里的两个大门上贴上自己书写的春联:“典田疗疾为死里求生,卖衣过年乃苦中作乐”“壮哉!二弟报国真是好男儿;苦矣!你兄患病难为大丈夫”。太多的无奈、无尽的叹息也让这位青年才俊走到人生的尽头,1942年正月十七日凌晨,陈国团吐血不止而亡,年仅36岁,虽未“慷慨赴国难”,亦不乏大义凛然之情怀。

1956年李震任一机部汽车局技术处副处长时,率队赴匈牙利考察汽车工业.jpg

1956年,李震任一机部汽车局技术处副处长时,率队赴匈牙利考察汽车工业


1956年李震考察苏联汽车工业时在苏留影.jpg

1956年,李震考察苏联汽车工业时在苏留影


抵达延安之后,李震于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军工技术、科研工作。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环境中,他运用在国外学到的机械、汽车制造技术,因陋就简,从事军工生产,生产出大量枪炮。他还曾主持设计了“60 炮”并批量投入生产,在八路军对日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最先成功改装能代替人畜力的煤气汽车头,受到中央军委军工局的行政奖励和《解放日报》的表扬。解放战争时期,他设计了迫击炮弹引信和发射底火,解决了当时军工生产的燃眉之急,为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李震先后在广东省、第一机械工业部、河北省机械工业战线从事技术、科研工作并出任处长、所长等职务。1963 年他主持起草了《河北省机械工业技术发展规划指导》,成为当时河北省机械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文革”中,李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始终坚信党的正确领导,对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1978年至1981年,李震任河北省汽车工业公司经理,1982年至1984年任河北省机械工业局副总工程师、顾问。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时期,为振兴河北省机械工业和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他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专长,殚思竭虑,出谋划策,勤奋工作。

1984年12月,李震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1989年被评定为高级工程师(正高工)。2006年3月15日,李震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根据他生前的意愿,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一贯作风和高尚情操。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其生平给予的评价是:“党性观念强,在党的各个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他一生坚持真理、作风正派、光明磊落、爱憎分明、讲实话、办实事;他从不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他识大体,顾大局,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李震自小离开家乡溜江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一直没有忘记这片生之、育之的海边村庄,一再叮嘱他的后代,“老家就在晋江金井溜江,一定要回去走走看看”。就在2004年的秋天,他的次子完成了寻根之旅,了却他的一桩心愿。

李震这个名字,无疑是溜江村的骄傲。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故事,令人感动和敬佩。李震同志以及他的家族成员,为了国家、民族、家乡可谓贡献良多,也付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牺牲。2015年12月21日,溜江村陈氏族人在溪美宗祠为其树匾表彰、纪念,匾额书“忠勇留芳”,以缅怀这位先贤为新中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业绩,并激励后人继承他的崇高品德、爱国精神和优良作风,继往开来,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照片由李震家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