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归侨 时代楷模——记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链接: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研究。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无数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百岁归侨李桓英是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她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始终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卫生健康事业;她视病人如亲人,精心医治、破除歧视,为数以万计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勇于探索创新,致力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破解麻风病防治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生命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宣传褒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英雄模范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刚刚过100岁生日的她,并不为我们熟悉,但她做出的努力,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她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更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有数以万计同胞遭受着一种古老传染病折磨,患病的人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便极易发生畸形和残疾。看起来极为恐怖,在旧中国,患了这种病的人都会受到严重的歧视,这就是麻风病。
1958年,37岁的她瞒着同在美国生活的父母家人,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只身一人回到祖国。在这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她每一天都在忘我地工作,硬生生把一个个与世隔绝的麻风寨变成了幸福村。
她,就是李桓英!
从37岁到100岁,为了实现“没有麻风病的世界”的目标,几十年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李桓英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我要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李庆芳是清廷最后一批公派赴日留学生;他的父亲是第一批被选派到德国的留学生,八、九岁时李桓英跟随父亲在柏林生活。
1939年,李桓英听从祖父建议,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选择了以治病救人作为终身职业;然而就在第二年,祖父李庆芳为了解救30余名八路军战士,被日军囚禁四十多天,悲愤而终。
只有18岁的李桓英,跟随着上海同济大学一路躲避着日军轰炸的炮火,颠沛流离数千里,先后辗转多地,才终于在四川宜宾李庄继续学习。
在西南崇山峻岭之间,拳拳报国的种子早已经蕴藏于她的心底。
1946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李桓英,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1950年7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年仅29岁的李桓英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
在世卫组织工作的7年时间里,李桓英先后深入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为防治性病和雅司病等疾病的蔓延付出了无数辛劳。可李桓英的内心却始终有着一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一个人的归属问题。
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回国的新闻给了李桓英很大的触动。一个愿望在她心里愈发强烈: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58年,37岁的李桓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回国。她瞒着在美国定居的父母家人,拒绝了世卫组织的高薪续约,只身一人从缅甸飞往英国,又辗转几个国家抵达苏联,最终从莫斯科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中国。
这个从北京来的女医生很亲切
刚回国后的李桓英被分配到中央皮研所,主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短短几年之后,在李桓英以及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1964年,中国正式宣布:基本实现了对性病的控制和消灭,这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在此时,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疾病仍在肆虐,那就是人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
在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的对岸聚集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庄,它们长期与世隔绝,只有乘船横渡才能够到达这里。这些村落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当地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的地方,因为在这里生活的有患了麻风病的人。
1979年的3月,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李桓英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孤独而神秘的村庄。
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着距离,李桓英却主动握住了他们被麻风病折磨变形的双手,她掀开他们的衣服仔细查看着皮肤溃烂流脓的地方,她给村民们脱鞋检查直接把自己的手伸进村民的鞋子里,检查鞋底皱不皱、硌不硌脚……
李桓英这次麻风村之行,就此开启了她人生中另一个选择:倾尽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华和精力,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
“如果治不好我还会给你找新药”
1983年的春天,李桓英再次从北京出发,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麻风村。这一次,她带着“利刃”而来,为期2年的“联合化疗”方案试点将在这里展开。
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了麻风村,每天把药送到患者手上,亲眼看着他们服下。可意外却发生了,患者皮损加重,皮肤着色、小便颜色也红了……
村民们慌了,免费的药物被扔进了水里。李桓英急了,她知道这是药物治疗的正常现象。她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拍着胸脯向所有村民保证,如果治不好我还会给你们找新药,我每年都来,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这一句简单的许诺背后,是李桓英待上一辈子都要治好村民们病的准备和决心。日子一天天过去,按时服药的村民们麻风病的症状开始逐渐消退。1985年,当李桓英重返麻风村,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以忘怀。村里的患者全部治愈,“短程联合化疗”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1990年4月13日,在这一年的泼水节,摘帽的麻风村有了新的名字,“曼喃醒村”,在傣语中是新生的意思。
四十年来,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几乎每一个麻风村都有她的匆匆步履;也有在偏僻难行的深山里,遇到过两次车祸,两次翻船,也没有停下奔波的坚定身影。
很多麻风村和外界几乎没有路可走,只能身体倒悬在河面上坐索道过去,很多人看照片都害怕,李桓英却很乐意坐。
谁敢相信,这些都是李桓英在60岁、70岁、80岁时干的事,一直到94岁,她仍在云南一线奔走。
37岁只身一人回国,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李桓英说:联合国待遇再高,美国的生活再好,人,不是靠金钱活着的。
57岁投身麻风病防治,为麻风患者坚守和奉献了40余载,李桓英说: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我很满意,我不后悔!
“我回国不后悔,麻风干一辈子不后悔,但是如果不入党,我可能会后悔!”
2016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党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正是刚刚获得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
她说:“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工作中,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
2016年12月27日,满头银发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手,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微笑着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
李桓英的家中摆着一张照片,1964年,在李桓英回国的第六年,父母千里迢迢赶来看她。她与父母留下了这张合影,却拒绝了与他们一起飞回美国,没想到这是他们此生最后的见面!
还有一张是2015年,她94岁最后一次去曼喃醒村时,被村民们热情地包围在一起的合影。那一天,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最幸福、最灿烂的笑。再去一次云南,再去看看曼喃醒村的村民,一直是李桓英最大的心愿。
当村民们看到李桓英在视频中亲切地对他们说:“有机会我来曼喃醒来看望你们时”,很多人双手合十,满眼含着泪水喊着:李医生、李妈妈……
40年了,曼喃醒村村民们那一声声饱含着感激和想念的呼唤,那一双双带着虔诚祝福的合十的双手,让我们特别动容,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那句话:她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永远把她记在心里!
就在8月17日,李桓英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对她来说,从来不是漫长的,因为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回到祖国的人生抉择,她把自己的每一年、每一天都献给了祖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更把她所有的温柔与坚强都留给了这片土地上她挚爱的人民!
(来源:中国侨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