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内容
握紧手中的杜鹃花
时隔三十年,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于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以田玉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的革命信仰与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自有千钧之力,感人至深。作为剧组中年龄最小的演员,饰演鹃妹子一角的田觅蜜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仅七岁的她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化身小小杜鹃花,为全剧点染了一抹纯真之色。
在歌剧《党的女儿》中,鹃妹子作为田玉梅的女儿,在第一场、第三场、第六场出现,每次田玉梅都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在鹃妹子面前,炽烈燃烧的信念与出于本能的母爱交织、碰撞,让田玉梅的内心变得极其复杂。但最终,她对鹃妹子的小爱幻化为对美好未来的大爱。“长大”的鹃妹子也明白了妈妈所做何为,决心与妈妈永远在一起。鹃妹子的台词和唱段不多,却衬托出田玉梅的柔情一面,在立体塑造田玉梅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时,为故事情节的推动蓄力。
在1992年第五期《剧本》杂志上,刊登了阎肃(执笔)、王俭、贺东久、王受远改编自同名电影文学剧本的歌剧剧本《党的女儿》,当时对鹃妹子一角的年龄设定为七岁,这与田觅蜜的实际年龄恰好吻合。可歌剧舞台表演的特性,消解了年龄相符这个优势,反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也预示着要付出更多精力与耐心——怎样让田觅蜜体会到鹃妹子对妈妈的强烈依赖,怎样准确把握两首唱段的演唱情绪,怎样将舞台表演、台词和演唱结合起来互为依托、互相借力,成为导演汪俊在排练之初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作为歌剧《党的女儿》创排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鹃妹子,田觅蜜要学习和体会的内容之多,亦能想见。
尽管此前参加过民族歌剧《刘三姐》、音乐剧《一爱千年》、跨界舞台剧目《时光电影秀》的演出,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一晚会和央视少儿频道多档节目的录制,积累了一定的舞台经验,但参演歌剧《党的女儿》,对田觅蜜而言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以至于刚刚进组那几天,由于不大适应排练的节奏,无法完全领会导演的意图,她没少哭鼻子;一向要求严格、追求精益求精的导演很着急,要强的田觅蜜更着急,排练时间有限,她必须全力以赴。
鹃妹子的台词中,最多的是“妈妈”这两个字;纯真的她眼里充满了依赖,一心想回到妈妈那温暖的怀抱。虽然都是呼唤,但每次鹃妹子说出来的感觉却是不同的——有时悲伤、有时依恋、有时惊喜、有时疼惜、有时催促、有时委屈、有时坚毅……为了体现出鹃妹子在表达上的细微变化,形成固定的情绪记忆,排练这几个月,田觅蜜已数不清叫过多少次“妈妈”。由鹃妹子唱出的两首抒情歌谣体唱段《女儿离不开好妈妈》《不要离开我,妈妈》,歌词和旋律简单质朴,落墨不多,却充满隽永深沉的情感。虽然从四岁开始学习唱歌,但田觅蜜还未接受过系统的程式化表演训练,这让她在演唱中保留了更多纯真、自然的本性流露,更接近原剧设定的一个七岁女孩的心声,不需过多渲染。至于舞台表演方面,在剧组演职人员的反复讲解与耐心帮助下,田觅蜜逐渐走进鹃妹子的内心世界,与她同悲同喜——每次唱到“羊羔羔吃奶跪望着妈,小鸟儿张嘴盼妈早回家”时,她会难过地流下眼泪;当与“玉梅”妈妈面临生离死别,她总是不顾一切地扑到“玉梅”妈妈身边,“鹃妹子的世界里只有妈妈,妈妈就是她的全部”。
从陌生到熟识,从很好到更好,在剧组排练的三个月,田觅蜜渐渐成为剧组的“开心果”,聪明的她不仅记下整部剧的台词和唱段,还当起临时“提词器”和“舞台小监督”。在家、学校、排练厅“三点一线”的日子艰苦而忙碌,可田觅蜜收获了一段难忘且宝贵的经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她不仅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更登上了内心的更高舞台。
在歌剧《党的女儿》的结尾,鹃妹子从山坡上采下几朵杜鹃花,挑了一朵最好看的戴在妈妈头上。头戴杜鹃花、唱着咏叹调《万里春色满家园》的田玉梅带着鹃妹子走上高坡,“不犹豫,不悲叹”,与绿水青山和故土亲人依依作别,用热血唤醒象征未来与希望的黎明,染红满山满坡盛开的杜鹃花……每次演到这儿,田觅蜜都觉得自己已化身为这杜鹃坡上一朵小小的杜鹃花,就像主题曲《杜鹃花》中唱的那样:“心似火焰红彤彤,身似白玉玉无瑕;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