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孙中山的司徒美堂
广东开平赤坎镇司徒美堂故居前的雕像 摄影/李振岐
黄三德(1863-1946),辛亥革命功臣,旅美华侨,美洲致公堂的领袖
1904年,司徒美堂在黄三德的引见下认识了孙中山。从此,司徒美堂追随中山先生,以洪门身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元老。
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非常看重华侨的参与,他曾说过一句名言:“华侨为革命之母”,高度概括了华侨为中国革命出钱出力、毁家纾难的杰出贡献。在他看来,华侨虽然远离祖国,但有着炽热的爱国之心,是不可多得的革命资源。他长期在海外华人聚居地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收到了极好的成效。
1894年,29岁的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将此地作为其宣传革命的基地。后来,他觉得美国本土的华人比檀香山多,必须开拓这个大市场才能赢得更大的胜利。他1896 年首次到达美国本土,在旧金山、纽约等地展开宣传。此时孙中山未与当地最重要的组织——洪门联系,未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1904年,孙中山打算再次赴美宣传革命。此次他汲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提前向其他人请教如何有效开展宣传。兄长孙眉向他建议说:“美国华人社会中,最大的组织是洪门,而洪门最有势力的是致公堂,这个组织一向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与兴中会的宗旨不谋而合,若果可以利用,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孙中山追问道:“但是,洪门组织严密,从不与外来人员交往,我们怎么才能打开缺口呢?”孙眉说:“舅父钟水养不就是洪门的叔父吗?如果通过他加入洪门,再寻机在门内获得职位,不就行了?”
听了孙眉的建议,孙中山马上找到钟水养,在他的介绍下,顺利加入檀香山致公堂,并获得“洪棍”职位。这是江湖组织中级别较低的首领。但有了这个通行证,孙中山就如得到一把钥匙,拿着它就可以去开启在美开展革命活动这扇大门了。
于是,孙中山从檀香山出发,先来到旧金山。但还在船上时,就被保皇党发现,并告知了清政府在旧金山的总领事何祐。何祐马上跟美国海关打招呼,说是有中国乱党分子孙中山要来美国,必须予以阻止。
美国海关也是知道孙中山其人的,只不过对他在檀香山的革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清政府提出要求,他们也不好拒绝,又不想用清政府所开出的“乱党分子”为理由,便想了个折中办法,以孙中山的护照是假的为由,将他带到移民局的小木屋关了起来。
当时孙中山无法与陆地上的朋友取得联系,眼看着此次出行很可能就要无功而返了,他心里非常焦急。正在此时,他无意间看到上铺的一个乡人正在阅读一张名为《中西日报》的报纸,报纸上印着“总理伍盘照”的字样。他忽然想起,这个伍盘照是个基督教学者,想到这里,他马上写了一封信,请求上岛卖报的报童想办法送到中西日报社。
司徒美堂故居中的司徒美堂先生与夫人及两个儿子合影 摄影/李振岐
中西日报社在旧金山沙加缅都街,报童很快就把信送到了伍盘照手中。伍盘照打开一看,信上写着:“现有十万火急要事待商,请即来木屋相见勿延。”署名是孙中山,他不敢怠慢,马上前往天使岛。孙中山说明了来美国本土的目的,希望伍盘照能伸出援手,并透露了他已加入洪门致公堂的信息。
伍盘照回去之后,马上拜访了致公堂的英文书记唐琼昌。唐琼昌是恩平人,12 岁随父到旧金山,之后在美国读书,从肯特法律学院毕业后,考取了律师执照,成为华人中最早的美国律师之一。他以律师身份为华人服务,也加入了致公堂,成为堂内的重要人物。唐琼昌知道事关重大,马上向总堂大佬黄三德汇报。黄三德是台山人,比司徒美堂早两年来到美国和他同一年加入洪门,之后一直在旧金山致公堂任职,1897年成为旧金山致公堂的盟长。
黄三德同情孙中山组织的革命活动加上孙中山已入洪门。他当机立断,马上与唐琼昌、伍盘照一起,找到美国律师士特查相助,出面与美国移民局打官司。经过十多天的交涉,终于打赢了官司。
孙中山获释上岸那天,黄三德组织了致公堂的会众,伍盘照组织了基督教的华人会员,一起到码头欢迎他。孙中山上岸之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美国华人同心协力,共赴反清事业。事实上,这是孙中山此行的第一次革命宣讲活动。
重组堂会
黄三德把孙中山接来以后,担心有保皇党人前来行刺,于是将他安排在最高档次的英国旅馆下榻,还专门派会众贴身护卫。
之后,黄三德又介绍司徒南达、伍于衍、邝华汰等堂内的精英给孙中山认识。几个人经过多日商议,制订了一套开展宣传的“组合拳”。首先,由伍盘照牵头,在中西日报社排版印刷邹容的《革命军》,分别寄往美洲各地,以宣传革命思想。其次,由邝华汰牵头,在斯克托顿街的华人长老会中召开救国会议,号召华侨参与革命、捐助革命。最后收到捐款4000多美元,这笔钱后来就用作孙中山在美国各埠宣传的费用。
邝华汰是台山人,1889年入读圣荷西太平洋学院,因信仰基督教而成为以美教会的牧师,后又取得加州大学的国际法博士学位,留在该校当老师,成为教授。他是华侨当中早期追随孙中山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孙中山发现这样的工作收效不大。原因是致公堂会众虽多,但人员庞杂,连梁启超、徐勤这样的保皇党人也是致公堂成员,一些致公堂的组织和会众也受其影响控制,致使革命工作宣讲不力。为此,孙中山向黄三德建议,要提高致公堂的革命性,就必须重整堂务,重新修订堂会的章程,然后对全美15万洪门致公堂会众重新登记,并借此收取注册费,筹集革命经费。
之后,孙中山就着手对致公堂进行重组。首先是修订章程,将原来的“反清复明”宗旨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样的宗旨就不再是江湖地下团体的造反意愿,而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行动纲领,使致公堂变成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革命组织。
两天后,他们坐上火车,沿着铁路线走访了 三十多个城市。此次巡讲,因为结识了司徒美堂,孙中山的革命宣传局面得以全面打开。
倾盖如故
司徒美堂与孙中山会面的具体日子已经无法查清楚了,但司徒美堂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其时,司徒美堂已知晓孙中山来美国,并在近期到美东地区巡讲的事。他对孙中山早有耳闻,知道一些他组织革命活动的事,从感性认识上认为此人应该是致公堂、安良堂的同路人,如果可以合作,一定会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很希望孙中山快点到波士顿,便交代兄弟,一有孙中山的消息就马上告诉他。
这一天,他正推着小车在街上卖猪肉,一个兄弟跑过来跟司徒美堂说:“大佬,听说那个叫孙逸仙的人来波士顿了。”
司徒美堂心中一喜,问:“好啊,他在哪里?”当得知孙中山到了正道会陈锦家中时,司徒美堂兴冲冲地赶到陈锦家,一推门就看到黄三德正从楼上下来。黄三德高兴地说:“美堂兄弟,你来得正好!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位大名鼎鼎的革命家。”
司徒美堂应声说:“好啊!我就为了这件事而来的。”
黄三德马上带司徒美堂上楼。只见楼上会客厅的正中坐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此人身穿白色西装,中等身材,两道浓眉,雪亮的眼睛中透着英气,最特别的是,他剪了辫子,留着短发,显得格外精神爽朗。此人正在与陈锦等人闲谈,神采飞扬。
黄三德拉着司徒美堂走到孙中山面前说:“孙大哥,这位就是波士顿安良堂的盟长司徒美堂。”
孙中山马上站起来,热情地握着司徒美堂的手说:“你就是一拳打死美国流氓的大英雄啊,久仰大名!”
孙中山一开口就说出司徒美堂的往事,让他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但见到偶像的喜悦让他冲口说道:“哪里哪里,是我司徒美堂久仰孙大哥的大名!今天得见,真是荣幸至极!”
1912年5月底,孙中山(左四)在故乡翠亨与大哥孙眉(左五)等合影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谈起孙中山来波士顿宣传革命思想的计划,司徒美堂拍着胸口保证:“孙大哥放心,这些事就包在我司徒某人身上。我以性命保证,在波士顿没有人有胆动孙大哥一根毫毛!”
听到司徒美堂如此爽直的话,在场的人都笑了。孙中山赞赏地说:“看来司徒兄弟是波士顿的地胆啊!有你在,为兄就万事无忧了。”
司徒美堂说:“我真心支持孙大哥,这些都是小事,不足挂齿。”接着,他就把孙中山安排到旅馆住下,并派信得过的兄弟随身护卫。
之后,司徒美堂经常来旅馆请孙中山吃饭。有一天饭后,孙中山问他:“住这样的旅馆,一晚要花多少美元?”司徒美堂轻描淡写地答道:“这里很便宜的。孙大哥就别管了,钱由安良堂出,你尽管住就好了”。
孙中山正色道:“不管钱多钱少,都是兄弟们一分一分赚回来的,如果能把这些钱用到革命活动中,会更有意义。我的意思是,我住到哪个兄弟家,搭个伙就行。”司徒美堂非常认同孙中山的话,点了点头说:“如果孙大哥不嫌弃,要不就到我家住?”孙中山当即同意,马上收拾行李,与旅馆结好账,搬到司徒美堂家中。不久之后,他又搬到致公堂居住。
司徒美堂做过厨师,此时就主动当起了孙中山的保卫员兼厨师,每天做牛肉番茄汤之类的西餐招待客人。
孙中山在波士顿的几个月,每天白天深入华人社区,宣传革命理想,了解华人生活状况,到了晚上,又回到家里伏案写作,将他的革命思想写成文章,投到报刊上发表,伍盘昭的《中西日报》已经成为他主要的宣传阵地。
闲暇的时候,孙中山就与司徒美堂谈论国家大事,引导他提高认识。司徒美堂问:“逸仙先生,你说我们海外的华人怎样才能受到尊重?”
孙中山想了想,郑重地回答他:“华人并不是一个个散乱的个体,而是国家母体的一分子。如果国家积弱,受人欺负,作为个体的华人自然也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由于海外华人每天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这种受欺负的机会就更多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受人欺负的状况呢?”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改革政体,用三权分立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做到民治、民主、民享。这样,国家自然能强大起来,海外华人的处境也就会改变了。”
对于孙中山的理论,司徒美堂似懂非懂,但对于国家强才能让华人抬起头的道理,还是能够理解的。他试探性地问:“那是不是说,我们要反清,但不是为了复明,而是要建一个像美国这样的新国家?”孙中山拍着他的肩膀说:“美堂兄弟,你说得对极了!就是这样。”
孙中山不得不佩服这个只读过4年私塾的洪门兄弟,他的话虽然粗浅,但能从洪门兄弟现有的思路出发,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次对话也启发了孙中山,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应该更多地从当地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革命思想。
在司徒美堂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孙中山在美东地区的宣传取得了突破。大部分洪门会众重新进行了注册,一共筹集到20万左右的会费,同时也发展了一些骨干分子,让革命思想逐步在华人中传播开来。基于华侨对革命的大力支持,孙中山后来不无感慨地说:“华侨为革命之母。”
很快,孙中山要离开波士顿去纽约了,司徒美堂等人依依不舍地前去送行。孙中山握着司徒美堂的手说:“美堂兄弟,希望你以后多在兄弟们中间做革命宣传,让大家理解和支持我们的革命事业。”司徒美堂说:“孙大哥,请你放心,我们致公堂全体兄弟坚决支持革命,让更多华人加入革命行列。”
洪门筹饷局
孙中山离开后不久,司徒美堂就在纽约设立了安良堂总堂,并出任总理。1910年孙中山第三次到美国本土时,司徒美堂的安良堂发展更加壮大,他便邀请孙中山就在纽约宣传,并住在自己家中。
经过几年的革命宣传,美国华人对革命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加上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日益腐朽,人们迫切盼望成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民主政府。孙中山看到这种变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当时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全部加入致公堂,成为致公堂的新鲜血液。在这些新生力量的促进下,以及黄三德、司徒美堂等人的支持下,1911 年6 月中旬,致公堂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在各地的唐人街开展大规模的筹款活动。
当时人们的捐款热情很高,大家都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拿出来,捐给“洪门筹饷局”。有些华侨虽然没什么钱,但在艺术上有造诣,就用自己的特长为革命募捐。比如李是男,他有表演粤剧的才能,就登台表演了许多体现爱国精神、表达反清复明宗旨的粤剧,受到观众的欢迎。再如鹤山籍的著名油画家李铁夫,为了支持孙中山,把自己的画作全数捐出来义卖,筹得的款项全部捐给革命。这些人的行为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感召效应,激励了更多的人支持革命。一些下层的华侨,通过艰辛的劳动积累了微薄的存款,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将这些钱捐出来。正是在这种巨大热情的支持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筹到了二十多万美元。
司徒美堂故居内景 摄影/李振岐
司徒美堂故居中本人用过的遗物 摄影/李振岐
当时身为安良堂法律顾问的罗斯福不解地问司徒美堂:“你们中国人平时省吃俭用的,不肯多花一分钱,一有钱就寄回老家,为什么却愿意把钱捐出来呢?”司徒美堂笑着说:“罗斯福先生,因为我们中国人认识到一个道理,只有祖国强大了,个人才能有尊严地活着,海外的华人才不会受人欺负。”
罗斯福接着问:“但是,孙中山的同盟会进行了多次革命活动,都是小打小闹,你们相信他能成功吗?”司徒美堂坚定地说:“中国有个老故事,叫愚公移山,只要一铲一铲地挖,哪怕大山也终有挖完的一天。现在的清政府已是腐败透顶,他的末日不会远了。”罗斯福并不认同司徒美堂的话,但他还是为眼前这个中国人的坚韧所感动。他不知道的是,这些话都是司徒美堂长年累月跟着孙中山,从他身上领悟到的。
就在这一年,孙中山筹划了黄花岗起义,可惜最终由于寡不敌众而失败。孙中山看到发来的电报,久久没有说话。司徒美堂觉得奇怪,便接过电报来看。
司徒美堂问:“孙大哥,这次起义为什么不能成功?”
孙中山若有所思地答道:“我认为,我们的起义规模还是太小了,只有区区几百人,难以与表面仍然强大的敌人相抗衡。”
“那么,我们要继续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吗?”
“是的,只有这样一铲一铲地挖下去,才能挖倒清政府这座大山!”
“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是的,我们加大筹饷局的工作力度,争取在一个月内再筹出15万美元。”
司徒美堂着急地说:“这样太慢了,国内正等着钱用,远水不能救近火啊。要不这样,先把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的4座致公堂大厦押出去,马上就可以换到15万美元了。”
孙中山非常感激地握着司徒美堂的手说:“美堂兄弟,真是感谢你!华侨真是革命之母啊!只是,兄弟们会同意吗?”司徒美堂充满信心地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洪门兄弟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果然,在司徒美堂的提议下,会众一致同意典押物业这一建议。很快,15万美元的资金就筹来了,成为革命成功的强有力资助。
(李丹、宋旭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授,侨乡文化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