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山藏古镇

黄土高原上的高速公路好像格外寂寞,风景也从初始的新奇变得不再养眼,我们将车内的音响声音调到可以承受的最大,让音乐引领思绪。

高速路边忽然出现一块醒目的大广告牌——“陈炉古镇”,本着慢慢走细细看的原则,连忙重设导航目的地。一路寻来,本以为下了高速不远即到,可我们像是陷在了迷阵一般绵延不绝的大青山里,盘来绕去,古镇藏在哪里?

山路蜿蜒,难得俯瞰,像在胸中藏了只大鸟飞翔。

清晨的烟雾渐渐散尽,夏阳的炙烤下,黄土高原像是风烛残年的老者,不知到底还要盘旋多久才能落脚,疲惫感油然而升。

行至一处山腰的岔路口,对面山头上现出形似古堡的轮廓,那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古镇吧!欣喜之情不亚于饥饿的野兽发现“猎物”,我们瞬间恢复精神,车子似乎也来了动力,下坡再上坡,下坡再上坡,真是“望山跑死马”,翻不尽的山梁、绕不出去的大青山,心中暗想:这千年古镇到底是如何与世界联系的?

还是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话吧,网上查到“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宋代瓷业当年在北方形成了‘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四大窑系,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是活着的耀州窑,堪称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车子开到半山的开阔地停下来,立刻就踏入一片整洁的街道,大概是陈炉古镇被开辟为景区后,当地政府模仿诸多古镇模式设立的入口兼商业街,说是商业街,却并不热闹,多家店门都是关的,开门的店家也无非卖些瓷碗瓷罐饮料零食,少人问津,不知是已近正午还是惯常如此,商业不成气候,游客亦不多,给人的印象并非景区,再往深处走,一切保持着原生态,因为我还发现家家不闭户门。

第一个虚掩的户门没敢踏入,紧挨一户敞着大门只敢探头望了望,再接着发现一条巷子走下来都是户门大敞着,巷道里干净一尘不染,院墙里安静一声不响,好奇心使然,我在一户院墙上砌着青花瓷镂空窗的门前停下来,拍拍大门问声——有人吗?听得轻轻一声应答,就跨过门槛,敞亮洁净的小院里,一位穿戴整洁的奶奶正静静侍弄花木,冲我微微一笑并没一脸惊愕,反而是我一愣,没了词。

奶奶一手握着枯叶,一手拎着剪刀,就是一副“生活只道是寻常”的泰然。问我打哪儿来,问我要不要喝茶,又告诉我慢慢转随意看,交流自然不费力,不想打扰她的平静自在生活,时间不长我便退出来继续走马观花。

依山而建的古镇,地形似一口大盆,古堡及四周山梁为“盆沿”,沟谷底地为“盆底”,四周山地中部坡势稍平缓处居民区和生产活动密集区为“盆帮”。

慢慢穿行在古镇的街巷,瓷片铺就的小路,在经年的雨水冲刷和鞋底打磨下,泛着清丽的亮旧日的红,有些主干道还用心拼了花样儿或福禄寿喜的字样儿,干干净净似刚刚清扫过,可是即便最偏僻的角落也是洁净的泥土并非灰尘,让人不禁慨叹这里不一样的民风。

古镇的最大特色,是由红褐色、黄褐色、灰褐色以及灰黑色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罐罐垒砌院墙,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浓重厚实的色彩、紧凑精致的布局,令每一个到访者都像是陷入天然的油画世界。每家又都不一样的装饰,不一样的铺排,还有不一样的绿植,好像暗地里在拼自家的审美、自家的工艺、自家的情趣,毕竟,这是“门面”,谁都看重的。这也成就了古镇独有的风貌,大同中存小异,远观有远观的气势之美,近看有近看的细节之美。

不知不觉,我们便各自寻着兴趣在古镇里迷了路,也找不到了同行的家人。却不一会儿听见四下里传来的呼唤,寻声而去,才发现,上边一家的院落是下边一家的窑顶,整个镇子像迷宫一般四通八达,我们互相呼喊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好玩儿极了,便在这“世外桃源”般的镇子里捉起迷藏,流浪狗很快加入进来,吠吠着打破了古镇的宁静。

古镇毕竟不大,一会儿便聚齐了哈哈笑。随便踏进一家敞着院门的客栈,热情的主人一边端茶倒水,一边饶有兴致地介绍享誉世界的“大老碗”瓷器,原来,陈炉独有的传统青花瓷,当地人叫做“蓝花”。仔细端详上面绘制的写意花鸟鱼虫,笔法简练概括,无论是寥寥数笔的兰花、苜蓿花,还是缠枝牡丹,或一尾小鱼,绘制在碗和盆碟上立即就鲜活起来,质朴的民间意趣尽数呈现,还不失浑然大气的品格。在陶碗上轻轻一叩,清脆宛如磬玉般的动听,就着它来一口茶水,满满都是夏日里的沁凉。

还要继续赶路,只好匆匆别过,连孩子都在回望古镇时多了几分不舍,这里的生活太令人羡慕。

(标题题字 / 吴志实)